夷陵区[切换]
  登录  |   注册
分乡镇 插旗村 - 魏家坡魏家老屋
已被浏览过3919次

魏家坡魏家老屋 其他

  • 认证情况:
  • 营业时间:全年
  • 费用说明:免费
  • 特色亮点:红色教育教学点
  • 联  系  人:周娇艳
  • 位 置:分乡镇插旗村二组 地图

商家主页

扫码分享

详细介绍

从宜昌市中心城区出发,经过夷陵区区政府,沿着省道宜保公路北行大约一个小时,便来到了一处在中共宜昌地区党史上十分有名的地方——夷陵区分乡镇插旗村二组(原袁家冲村四组)魏家坡。

此地距宜昌市中心城区50公里,距夷陵区区政府40公里。新中国成立,这里有一处村落,当地人称其为魏家老屋.此地曾是中共南远县委第四区的活动地、中共宜当县工委办公旧址、中共宜昌县委和宜昌人民政府的诞生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一部在前往解放宜昌县城(宜昌市中心城区)的途中路过时的驻扎地、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宜昌县地下党及其领导的游击队等地方革命武装开展活动时经常性的落脚点。

魏家坡魏家老屋的历史和现状简介

魏家坡是位于原分乡镇袁家冲村四组(袁家冲村与原插旗村合村后,现属插旗村二组)的一个小地名,与南仗垭集镇隔河相望,因聚集居住着魏姓人家而得名,这里的魏姓人居住的院落被称为魏家老屋。

魏家老屋原由3个门斗,5栋天井屋和一栋吊楼子屋组成,房屋栋栋相连,层层相通。当时屋后满山密林,屋前是一片参天大树(可惜的是后来生产队在新建仓库和养猪场时将其砍伐当砌屋的材料用了)。老屋背西面东(西可到山大人稀的西北口,东与大旺岩相望),北有骡马古道(现北有宜保公路)通过,屋前屋后各有一条小河(黄拍河的小支流)。因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环境适宜,魏家坡便成了南来北往人员物资的重要落脚点。

魏家坡人历来十分重视文化和教育。与近代著名历史人物吴佩孚、黄兴、闫锡山等人曾同学、与孙中山、张作霖、蒋百里等人有交集的辛亥革命历史人物、《闲园诗存》的作者全敬存先生在魏家坡上的邹家屋场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由此走向国内外。解放后这里还走出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改革开放后又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大中专学生和数名重点大学研究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新建改建住房的热情被激发。从1980年代开始,魏家坡魏家老屋便先后被主人们拆除重建,先是建砖瓦房,继尔又推倒建钢筋水泥楼房。截至目前,魏家老屋的3个门斗和5栋天井屋已不复存在,现仅存一栋吊楼子屋。

发生在魏家坡魏家老屋的主要革命史实   

从中共夷陵党史和夷陵区革命简史来看,分乡南仗垭(现插旗村)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而位于南仗垭集镇对面的魏家坡魏家老屋也一度成为南(章)、远(安)、当(阳)宜(昌)革命的中心之一。

那时的魏家坡魏家老屋是五栋天井屋、一栋吊楼屋和三个门斗相连的较大院落,两头和中间皆互为相通,来去进出方便快捷,尤其是吊楼子屋和三个快捷,尤其是吊楼子屋直面南仗垭集镇和附近的骡马古道(保康至宜昌的交通和物流大通道),便于隐蔽和观察敌情动态,遇有敌情也便于迅速撒离到屋后桃子园和西北口的深山老林之中,所以解放战争期间的中共南(漳)远(安)县委第四区、中共宜(昌)当(阳)县工委和中共宜昌县委、县人民政府分乡区委及其县大队、区中队等地方党组织和地方革命武装大多数时候便选择了驻扎在魏家坡,无论是开会、办公还是住宿都在魏家老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宜沙战役、解放宜昌县城(今宜昌市中心城区)时,四野十三兵团第四十七军一部在前往县城路过此地时,也曾在魏家坡魏家老屋短暂驻扎休整。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魏家坡魏家老屋便成了那时宜昌县的红色摇篮和领导中心,更是如今开展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少有的红色旧址。

解放战争期间,尤其是在宜昌县全境解放前夕,发生在魏家坡魏家老屋的主要历史事实有:

(一)中共地方武装曾将魏家坡魏家老屋作为立足之地。

据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宜昌市夷陵区历史》(第卷)记载,中共南远县委在宜昌县境内的活动,按照江汉军区第四军分区的指示,活动范围以宜昌县的南仗垭为中心,扩展到分乡、雾渡河等地,伸展到黄花场、峰宝山、龙泉铺一带,为宜昌县的解放开辟通道。据考证,在南仗垭时,主要的落脚点就在魏家坡。据何同玉回忆,1948年8月,中共南远县第四区建立后,四区人员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南仗垭、分乡、雾渡河等地。区委书记兼区长黄碧元同志带领几十人的武装工作队以南仗垭一带为中心,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基干队伍,成立农会,筹粮筹款,为土改作准备。当时何同玉任区中队队长兼组织委员,负责区中队的军事活动。由于他们区中队的力量较强,他们在南仗垭一带活动时,后来成立的中共宜当县工委的同志曾特地找到他们要求支援武器。

(二)魏家坡魏家老屋是中共宜当县委的办公旧址。

主要记载有:一是据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宜昌市夷陵区历史》(第一卷)记载:1948年11月,中共襄西地委组建党政合一的中共宜(昌)当(阳)县工作委员会,调张天民任县当县工委书记,陈刚杰任宜当县工委县长,于锡钊为工委委员并率在宜当县委工作的33名干部进驻分乡。宣当县工委建立了分乡、晓峰两个区委、区人民政府。分乡区在南院、普咸、罗泗、新柏乡一带活动。二是中共宜昌县委党史办公室编写的《中共宜昌县革命简史1921-1949》(1990年7月印刷)记载:1948年11月,中共襄西地委决定成立中共宜当县工作委员会,开辟宜昌县的工作。随后建立了晓峰、分乡两个区委、区人民政府,在南仗垭至官庄、宋家嘴一带开展游击战争。上述两部党史和革命简史著作中提到的南院,即为南仗娅(今属分乡镇南垭村)。因当时的南仗垭集镇上有国民党的乡公所,宜当县工委及分乡区委、区人民政府的同志居住、办公就在与南仗垭集镇一河之隔的对面魏家坡魏家老屋(上述两部党史、革命简史著作中的插图均有魏家老屋的照片,说明上标注的是宜当工委住袁家冲的旧址,因魏家坡属袁家冲村四组,这个照片实际就是魏家坡上的魏家老屋)。

(三)魏家坡魏家老屋是中共宜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诞生地,是名符其实的革命摇篮。

一九四九年三月,中共当阳地委、当阳专署决定,撤销党政合一的宜当县工委,建立中共宜昌县委、县人民政府。当时的宜当县工委在魏家坡魏家老屋魏家才同志(解放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生产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家里召开会议,传达了上级的决定,中共宜昌县委、宜昌县人民政府在这里正式宣告成立,书记张天民,县长陈刚杰,组织部长张广元,宣传部长于锡钊。对此,中共宜昌县委组织部、宜昌县委党史办公室、宜昌县档案局编写的《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宜昌县组织史资料(1925-1988》一书中有明确记载:1949年3月,中共当阳地委决定撒销中共宜当县工委,成立中共宜昌县委,县委机关曾驻分乡魏家坡、十字沟、南仗垭等。与此同时,江汉区当阳专署决定撤销宜当县工委,成立宜昌县人民政府,机关驻地与县委相同。一一这其中明确记载县委县政府的驻地最初就是魏家坡。因当时仍处在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时期,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时时处于流动之中,先后在多处办公,如十字沟、王家湾等,但最早、最多的时候还是在魏家坡魏家老屋。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深入乡村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筹款筹粮,支援人民解放战争。

(四)魏家坡魏家老屋曾是四野十三兵团第四十七军一部解放宜昌县城的先头部队(侦察兵)和主力部队驻扎过的地方。

据资料记载,宜沙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南京、武汉解放后,对盘踞在鄂西地区的国民党之宋希濂兵团发生的一次重大战役。为解放宜昌县城(今宜昌市中心城区),我四野十三兵团第四十七军兵分三路挺近宜昌,其中,以主力一三九师、一四0师沿南仗垭、分乡场、高场等地直插宋家嘴,占领宜昌东北地区,切断国民党军退路(见宜昌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为纪念宜昌县解放四十周年编辑出版的《宜昌县文史资料》第四辑)。我四十七军的这一部中有一只部队在经过南仗垭时,就曾在魏家坡魏家老屋驻扎过。当地很多老人讲起此时是都对“解放军”赞不绝口。据当地人回忆,无论是搞侦查、打游击的解放军,还是路过的四野部队,都曾到魏家老屋乡亲们的家中借住。老百姓热烈的欢迎他们,亲切的称是亲人回家。

(五)在魏家老屋及周边发生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斗。

1949年7月初,宜昌县城(今宜昌市中心城区)解放在即。但敌人不甘心失败,经过调整部署,进行反攻。7月7日拂晓,国民党宋希濂部第六十师第一七八团、一七九团在土匪张斗山的配合下,袭击了住在南仗垭的中共宜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干部和武装人员。在这次战斗中,中共宜昌县第四区罗泗乡党支部书记、乡大队政治指导员刘西年等三位同志不幸牺牲〖见中国共产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宜昌市夷陵区历史》(第一卷);在宜昌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为纪念宜昌县解放军四是周年编辑出版的《宜昌县文史资料》第四辑中,在这里工作过的张天民、王苏民、陈其刚等同志对此事均有回忆〗。在现南垭集中东北面的山坡上有刘西年烈士墓,中共分乡镇委为其立有纪念碑〖已列入中共宜昌镇委党史(地方志)编写的《宜昌市革命移址通揽》〗。

小溪塔→黄花→分乡→普溪河→金竹→插旗村二组(魏家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