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切换]
  登录  |   注册
关注农村,深入农村,传播农村!

水稻增产关键期!高温、干旱、病虫害该如何应对?

产业 村管理员 发布 来源: 棠垭村 浏览1197次时间:2022-09-06 08:54

7月下旬以来,南方地区出现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平均强度最大的高温少雨天气。作为我国水稻最主要的产地,南方地区多地经历着干旱和高温的严峻考验。

当前,国内一季稻陆续进入是抽穗、乳熟期,双季晚稻陆续分蘖、拔节。产量形成处于关键期,也是对高温干旱敏感期。同时,“双晚”生产后期还易遭受病虫害、“寒露风”等灾害的影响。

针对气候特点和今年“双晚”生产情况,农业生产有关部门提出紧紧围绕“一抗四防”,提前做好抗高温干旱、防旱涝急转、防病虫害、防寒露风、防早衰的准备,落实足水孕穗、有水抽穗、寸水促穗、湿润壮粒等关键技术措施,科学应对灾情,促进“双晚”增粒数、增粒重、夺丰收。

抗高温干旱

准备抗旱水源。及时修缮建设农田集雨蓄水设施,多引多提多蓄,蓄积雨水,拦截地表水,增加池塘、水库蓄水,维修和开掘灌溉水井。

科学管水抗旱。对有灌溉条件的田块,采取深水降温、小水勤灌、流水散热等以水调温关键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做到能灌尽灌快灌。对水源不足田块,尽可能新打一批抗旱水源井,组织飞防专业服务队,集中开展喷施叶面肥、抗旱保水剂等作业,以肥补水,提高“双晚”抗性。

防旱涝急转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南方地区华西秋雨开始偏早、范围偏广、强度偏强,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旱涝急转、发生洪涝灾害。一旦发生洪涝渍害,要及时抢排积水,恢复土壤透气性,养根护叶,促进受涝作物生长。

抗洪排涝。对低洼易涝地块,及时疏通沟渠,排除田间积水,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

洗苗扶苗。对积水田块,要做到边排水、边洗苗,早扶苗、早恢复。结合排水或泼水洗苗,清除烂叶、黄叶。退水后,及时扶正植株,促进恢复生长。

防病虫害

坚持“抓早治小、关口前移”,重点防治水稻“两迁”害虫、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重大病虫害。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提高防治效果,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增效。

“两迁”害虫实施联防联控、分区治理,稻飞虱突出压前控后、严防暴发成灾,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

二化螟,推行适时搁田、深水灭蛹和性诱等成虫诱杀措施,同时抓住卵孵初期和低龄幼虫期用药防治,减少蛀茎危害。

稻瘟病和稻曲病,突出抓好破口抽穗期喷施保险药,严防穗颈瘟、稻曲病发生流行。对纹枯病,抓住拔节期科学用药,控制扩展危害。

Z6Nn8C4rPddkiHbB.jpg

水稻田里出现的病虫害

防治药剂:

防治稻飞虱可选用氟啶虫酰胺单剂或复配剂,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井冈霉素或低聚糖素,防治药剂需交替施用;第一次防治时需加入叶面肥,提高植株抗逆性。

防治稻纵卷叶螟或螟虫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单剂或复配剂或四唑虫酰胺。

稻瘟病防控药剂第一次选用三环唑单剂,第二次选用三环唑复配剂或稻酰·醚菌酯。

纹枯病、稻曲病防控可选用井冈霉素或者嘧菌酯及其复配剂。

绿色防控示范区、有机稻生产区域和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田块,要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严格按照生产规程使用。

sWSMW1YhRttZKEdz.jpg

9月2日,农技人员在三亚大茅村调查水稻病虫害

防“寒露风”

南方“寒露风”是常发性低温冷害,易造成作物生育延迟,影响结实灌浆,降低作物产量。坚持“保地温、促早熟、延迟收”的技术路线,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强作物抵御低温能力。

灌水调温。提早灌水防霜冻,做到夜灌日排,缓冲低温影响。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秸秆、树叶、杂草等作燃料造烟防霜,提高近地面温度。促进早熟。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水溶肥,补充植株养分,增强抗寒能力。水稻适时断水,防止贪青晚熟。

适当晚收。一旦发生低温冷害,不要急于收获,可适当推迟收获,延长后熟生长时间,促进根茎储存养分向籽粒转移,减轻冷害影响。

防早衰

巧施穗肥,在倒2叶抽出、倒1叶露尖时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2—3公斤,促进壮秆大穗。

补施粒肥,对群体较小的田块,在齐穗期亩施尿素2—3公斤。

叶面喷肥,对孕穗抽穗期遭遇高温的“双晚”,高温过后叶面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3%过磷酸钙溶液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来源:中央气象台、农业农村部、南海网等

评论0

    水稻增产关键期!高温、干旱、病虫害该如何应对?

    产业 村管理员 发布 棠垭村 2022-09-06 08:54

    7月下旬以来,南方地区出现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平均强度最大的高温少雨天气。作为我国水稻最主要的产地,南方地区多地经历着干旱和高温的严峻考验。

    当前,国内一季稻陆续进入是抽穗、乳熟期,双季晚稻陆续分蘖、拔节。产量形成处于关键期,也是对高温干旱敏感期。同时,“双晚”生产后期还易遭受病虫害、“寒露风”等灾害的影响。

    针对气候特点和今年“双晚”生产情况,农业生产有关部门提出紧紧围绕“一抗四防”,提前做好抗高温干旱、防旱涝急转、防病虫害、防寒露风、防早衰的准备,落实足水孕穗、有水抽穗、寸水促穗、湿润壮粒等关键技术措施,科学应对灾情,促进“双晚”增粒数、增粒重、夺丰收。

    抗高温干旱

    准备抗旱水源。及时修缮建设农田集雨蓄水设施,多引多提多蓄,蓄积雨水,拦截地表水,增加池塘、水库蓄水,维修和开掘灌溉水井。

    科学管水抗旱。对有灌溉条件的田块,采取深水降温、小水勤灌、流水散热等以水调温关键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做到能灌尽灌快灌。对水源不足田块,尽可能新打一批抗旱水源井,组织飞防专业服务队,集中开展喷施叶面肥、抗旱保水剂等作业,以肥补水,提高“双晚”抗性。

    防旱涝急转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南方地区华西秋雨开始偏早、范围偏广、强度偏强,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旱涝急转、发生洪涝灾害。一旦发生洪涝渍害,要及时抢排积水,恢复土壤透气性,养根护叶,促进受涝作物生长。

    抗洪排涝。对低洼易涝地块,及时疏通沟渠,排除田间积水,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

    洗苗扶苗。对积水田块,要做到边排水、边洗苗,早扶苗、早恢复。结合排水或泼水洗苗,清除烂叶、黄叶。退水后,及时扶正植株,促进恢复生长。

    防病虫害

    坚持“抓早治小、关口前移”,重点防治水稻“两迁”害虫、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重大病虫害。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提高防治效果,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增效。

    “两迁”害虫实施联防联控、分区治理,稻飞虱突出压前控后、严防暴发成灾,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

    二化螟,推行适时搁田、深水灭蛹和性诱等成虫诱杀措施,同时抓住卵孵初期和低龄幼虫期用药防治,减少蛀茎危害。

    稻瘟病和稻曲病,突出抓好破口抽穗期喷施保险药,严防穗颈瘟、稻曲病发生流行。对纹枯病,抓住拔节期科学用药,控制扩展危害。

    Z6Nn8C4rPddkiHbB.jpg

    水稻田里出现的病虫害

    防治药剂:

    防治稻飞虱可选用氟啶虫酰胺单剂或复配剂,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井冈霉素或低聚糖素,防治药剂需交替施用;第一次防治时需加入叶面肥,提高植株抗逆性。

    防治稻纵卷叶螟或螟虫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单剂或复配剂或四唑虫酰胺。

    稻瘟病防控药剂第一次选用三环唑单剂,第二次选用三环唑复配剂或稻酰·醚菌酯。

    纹枯病、稻曲病防控可选用井冈霉素或者嘧菌酯及其复配剂。

    绿色防控示范区、有机稻生产区域和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田块,要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严格按照生产规程使用。

    sWSMW1YhRttZKEdz.jpg

    9月2日,农技人员在三亚大茅村调查水稻病虫害

    防“寒露风”

    南方“寒露风”是常发性低温冷害,易造成作物生育延迟,影响结实灌浆,降低作物产量。坚持“保地温、促早熟、延迟收”的技术路线,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强作物抵御低温能力。

    灌水调温。提早灌水防霜冻,做到夜灌日排,缓冲低温影响。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秸秆、树叶、杂草等作燃料造烟防霜,提高近地面温度。促进早熟。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水溶肥,补充植株养分,增强抗寒能力。水稻适时断水,防止贪青晚熟。

    适当晚收。一旦发生低温冷害,不要急于收获,可适当推迟收获,延长后熟生长时间,促进根茎储存养分向籽粒转移,减轻冷害影响。

    防早衰

    巧施穗肥,在倒2叶抽出、倒1叶露尖时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2—3公斤,促进壮秆大穗。

    补施粒肥,对群体较小的田块,在齐穗期亩施尿素2—3公斤。

    叶面喷肥,对孕穗抽穗期遭遇高温的“双晚”,高温过后叶面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3%过磷酸钙溶液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来源:中央气象台、农业农村部、南海网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