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切换]
  登录  |   注册
关注农村,深入农村,传播农村!

人生没有翻不过的坎,来到这里,开心就好!

文化 田野上 发布 来源: 浏览826次时间:2023-12-20 08:03

无论你是来到夷陵 还是就在夷陵

一定要打卡夷陵欧阳修文化广场

因为从宋至今近千年

夷陵已经与欧阳修融为一体

“夷陵县令欧阳修”

是夷陵响当当的名片

无论你是来到夷陵 还是就在夷陵

也一定要开心

因为“至而后喜”的精神

是欧阳修在夷陵留下的宝贵财富

就如屈子江畔吟唱“吾将上下而求索”

昭君塞外和亲“化干戈为玉帛”一样

同为古老的夷陵 现在的宜昌

文化传承的重要注脚

夷陵山水 图源:夷陵文旅

“至而后喜”的来由是怎样的呢?时光追溯到980多年前的景祐三年(1036年),受到贬谪的欧阳修初到夷陵担任县令,当时的峡州太守朱庆基就把他迎进了一栋新建的房舍,这是他的好友朱庆基得知他要到夷陵任职时,提前在州府东边为他建的新房。本来一路之上,欧阳修还在为被贬到“春秋楚国西偏境”的峡州而茫然、阴郁,但是上司兼好友的盛情接纳,让他心结顿开,大喜过望。于是他将新房取名为“至喜堂”,并作《夷陵县至喜堂记》刻石立于墙壁。

欧阳修在夷陵浮雕 杨良吉制作

《夷陵县至喜堂记》真实记载了当时夷陵城的面貌和欧阳修的心情,“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大意是:江山风景秀丽,县府居室修治完善,没有不令人满意的。这并不是只有戴罪的人可以忘掉忧愁,而是凡来到夷陵做官的人,没有不是开始来不高兴,来后又非常喜欢了。“至而后喜”,成为了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

夷陵州境总图 图源《欧阳修遗迹寻踪》

不仅如此,欧阳修后来在姊妹篇《峡州至喜亭记》中,也表达了“至而后喜”的心情。至喜亭是峡州太守朱庆基修建在长江边,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息的地方。文中写道“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温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这是船工们冒着九死一生,历尽险滩风浪,出得西陵峡口之后心情舒畅的真实写照。“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也描绘出商旅行人化险为夷,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至喜亭记石刻 图源:三峡广电

欧阳修在夷陵所作的其他诗文中,也常常见“喜”,比如在《望州坡》中写道:“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崎岖几日山行倦,却喜坡头见峡州。”

长江万里图 宋·夏圭

正因为欧阳修在代表作“堂记”和“亭记”中融入“至而后喜”的心路历程,且多篇诗文中均以“喜”为精髓,使夷陵在“山平水阔”地理位置优越的特点之上,又新增了让人舒适喜悦的精神感受,从此“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人至此而喜”,成为夷陵最完美的诠释。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东湖县志原序》对欧阳修的《夷陵县至喜堂记》和《峡州至喜亭记》的历史功绩作了充分肯定,认为“两记”是夷陵丰厚的文化遗存。

欧阳修公园 图源:三峡晚报

后来至喜堂毁于历代战火,遗址所在地位于现在宜昌市区的欧阳修公园内。至喜亭史上位于西坝,也因年久被毁,明代在东山曾有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大对名胜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力度,于1983年在下牢溪口三游洞景区望乡台顶部,按北宋建筑模样,重建了至喜亭。

至喜亭 图源:夷陵文旅

近年来,宜昌建起了至喜长江大桥,飞跨大江南北,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让“至喜精神”,在南来北往的车流中,传播到四面八方。

至喜长江大桥 图源:白龙岗纪事

咱们夷陵,也在美丽的森林公园,建起了气势宏伟的至喜楼,供市民游客游览观瞻,不断将“至喜精神”发扬光大。

至喜楼 图源:云上夷陵

回望历史,欧阳修不仅将“至喜”写在纸上,还烙在心里,更体现在开启文坛新风和勤政爱民的实践中。从此一路向前,不断攀登文坛和政坛高峰,最终位列“唐宋八大家”,跻身卓越政治家,被后世尊为一代“文宗贤相”。


欧阳修文化广场 向明摄

漫步在夷陵欧阳修文化广场上

穿行在诗词画廊中

伫立在欧公雕像下

小编感慨

才华 权力 政绩 得失

终究只是历史长河里一朵朵浪花

而那种不畏挫折至而后喜的精神

却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人生之路总有高低起伏

没有翻不过去的坎

幸福快乐不分高低贵贱

常能激励向上的心

如今的夷陵

江河安澜 宜居宜业

来此在此 开心就好

(来源:夷陵发布 文案:高秉龙)

责任编辑:邱承娇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评论0

    人生没有翻不过的坎,来到这里,开心就好!

    文化 田野上 发布 2023-12-20 08:03

    无论你是来到夷陵 还是就在夷陵

    一定要打卡夷陵欧阳修文化广场

    因为从宋至今近千年

    夷陵已经与欧阳修融为一体

    “夷陵县令欧阳修”

    是夷陵响当当的名片

    无论你是来到夷陵 还是就在夷陵

    也一定要开心

    因为“至而后喜”的精神

    是欧阳修在夷陵留下的宝贵财富

    就如屈子江畔吟唱“吾将上下而求索”

    昭君塞外和亲“化干戈为玉帛”一样

    同为古老的夷陵 现在的宜昌

    文化传承的重要注脚

    夷陵山水 图源:夷陵文旅

    “至而后喜”的来由是怎样的呢?时光追溯到980多年前的景祐三年(1036年),受到贬谪的欧阳修初到夷陵担任县令,当时的峡州太守朱庆基就把他迎进了一栋新建的房舍,这是他的好友朱庆基得知他要到夷陵任职时,提前在州府东边为他建的新房。本来一路之上,欧阳修还在为被贬到“春秋楚国西偏境”的峡州而茫然、阴郁,但是上司兼好友的盛情接纳,让他心结顿开,大喜过望。于是他将新房取名为“至喜堂”,并作《夷陵县至喜堂记》刻石立于墙壁。

    欧阳修在夷陵浮雕 杨良吉制作

    《夷陵县至喜堂记》真实记载了当时夷陵城的面貌和欧阳修的心情,“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大意是:江山风景秀丽,县府居室修治完善,没有不令人满意的。这并不是只有戴罪的人可以忘掉忧愁,而是凡来到夷陵做官的人,没有不是开始来不高兴,来后又非常喜欢了。“至而后喜”,成为了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

    夷陵州境总图 图源《欧阳修遗迹寻踪》

    不仅如此,欧阳修后来在姊妹篇《峡州至喜亭记》中,也表达了“至而后喜”的心情。至喜亭是峡州太守朱庆基修建在长江边,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息的地方。文中写道“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温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这是船工们冒着九死一生,历尽险滩风浪,出得西陵峡口之后心情舒畅的真实写照。“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也描绘出商旅行人化险为夷,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至喜亭记石刻 图源:三峡广电

    欧阳修在夷陵所作的其他诗文中,也常常见“喜”,比如在《望州坡》中写道:“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崎岖几日山行倦,却喜坡头见峡州。”

    长江万里图 宋·夏圭

    正因为欧阳修在代表作“堂记”和“亭记”中融入“至而后喜”的心路历程,且多篇诗文中均以“喜”为精髓,使夷陵在“山平水阔”地理位置优越的特点之上,又新增了让人舒适喜悦的精神感受,从此“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人至此而喜”,成为夷陵最完美的诠释。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东湖县志原序》对欧阳修的《夷陵县至喜堂记》和《峡州至喜亭记》的历史功绩作了充分肯定,认为“两记”是夷陵丰厚的文化遗存。

    欧阳修公园 图源:三峡晚报

    后来至喜堂毁于历代战火,遗址所在地位于现在宜昌市区的欧阳修公园内。至喜亭史上位于西坝,也因年久被毁,明代在东山曾有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大对名胜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力度,于1983年在下牢溪口三游洞景区望乡台顶部,按北宋建筑模样,重建了至喜亭。

    至喜亭 图源:夷陵文旅

    近年来,宜昌建起了至喜长江大桥,飞跨大江南北,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让“至喜精神”,在南来北往的车流中,传播到四面八方。

    至喜长江大桥 图源:白龙岗纪事

    咱们夷陵,也在美丽的森林公园,建起了气势宏伟的至喜楼,供市民游客游览观瞻,不断将“至喜精神”发扬光大。

    至喜楼 图源:云上夷陵

    回望历史,欧阳修不仅将“至喜”写在纸上,还烙在心里,更体现在开启文坛新风和勤政爱民的实践中。从此一路向前,不断攀登文坛和政坛高峰,最终位列“唐宋八大家”,跻身卓越政治家,被后世尊为一代“文宗贤相”。


    欧阳修文化广场 向明摄

    漫步在夷陵欧阳修文化广场上

    穿行在诗词画廊中

    伫立在欧公雕像下

    小编感慨

    才华 权力 政绩 得失

    终究只是历史长河里一朵朵浪花

    而那种不畏挫折至而后喜的精神

    却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人生之路总有高低起伏

    没有翻不过去的坎

    幸福快乐不分高低贵贱

    常能激励向上的心

    如今的夷陵

    江河安澜 宜居宜业

    来此在此 开心就好

    (来源:夷陵发布 文案:高秉龙)

    责任编辑:邱承娇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