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切换]
  登录  |   注册
邓村乡 常家垭村 茶叶 村管理员:周绍龙,
已被浏览9.2万次
基础信息
村域面积:26平方公里
乡村人口:1058人
耕地面积:2788亩
林地面积:29661亩
产业信息
茶叶:3650亩
地理位置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常家垭村
村简介

一、地理位置

常家垭村位于宜昌市夷陵区西北部、邓村乡东南部,东与下堡乡泉湾村交界,南与乐天溪镇接壤,西与古城坪村毗邻,赵沙公路穿村而过2013年因村级规模调整由原常家垭村、交岔坪村两村合并为常家垭村;村域面积26平方公里,海拨252 -1368米,属典型的山大人稀村。

二、人口情况

常家垭村辖18个村民小组, 385户,1058人,是“十三五”确定的省级重点贫困村、老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182人,其中五保户14户,15人;低保户25户,51人;一般贫困户50户,116人。

三、队伍建设

村“两委”班子3人,妇女计生委员1人,网格管理员1人,乡村医生1人、网格员5人,党员56人,村民代表25人。近年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致富,2015年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整村脱贫,先后荣获宜昌市“全市首批民主法治示范村”、“文明村”,夷陵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村”等荣誉称号。

四、脱贫成效

中间一条河,两边是山坡,地无三尺平,出门靠爬坡……这是邓村乡常家垭村老百姓嘴边曾经的一句顺口溜,曾经的常家垭村因地势偏远,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较差,是典型的贫困村。

近年来,常家垭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该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道路扩建、电力设施、安全饮水、农田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将常家垭村建成“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秀美乡村。通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常家垭村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整村脱贫,先后荣获宜昌市“全市首批民主法治示范村”、“文明村”,夷陵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村”等荣誉称号。

五、产业发展

常家垭村以茶叶种植为主的村,全村茶叶面积3650亩,种粮面积908亩,林地面积29661亩,人均纯收入13478元。

在常家垭,茶产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解放初该村的茶叶就远销宜昌、武汉、南漳、保康一带,享誉一时。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加上长江及其水系的水文气象效应,山中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备良好的茶树生长条件,所以生长出来的茶叶品质优良。同时,常家垭村拥有天麻种植的地理优势,看准茶叶和天麻等经济作物价值,村里不仅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邀请高级农艺师进行技术推广,讲解种植方面的知识,把更多更好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广大村民,更是通过产业化,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常家垭村将传统茶叶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天麻、蜂蜜等优势经济产业,有机茶、小天麻做出了致富大文章,撑起了脱贫致富的一片天,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村域经济实力。

常家垭村主要茶叶经营主体有宜昌慧隆茶叶有限公司吴廷荣茶场众恒商行杨年华天麻苗国新天麻等。

六、旅游资源

常家垭村自然风景优美,有石灰岩构造的蜂笼寨溶洞群,也有著名的红色苏区——郑家洞革命纪念地。红色旅游推荐:

1.蜂笼寨,位于邓村乡常家垭村与下堡坪乡九山坪村交界处,海拔1368.4米,方圆约4公里,山体高155米。整个蜂笼寨好似一口大钟扣在山岭之上,最先迎接东方的日出,与北边的云台山遥相呼应。云遮雾罩时,恰似天上飘来的仙山,居于云雾之中。蜂笼寨属石灰岩构造,千万年前,在水的冲击下形成了很多自然溶洞,因山腰溶洞多、形如蜂笼状并建有山寨而得名,是邓村乡东边地区仅存的沉积岩山体。山上较大的溶洞有郑家洞、李家洞、肖家洞、王家洞、牛角洞、鹰子洞、龙洞等,以姓氏命名的山洞因为以前有人家在里面居住而得名。蜂笼寨下,是火成岩,岩层分界线明显,其山势较缓,曾经有大片的良田,物产甚丰。蜂笼寨除了承载光荣的革命历史外,还孕育着许多自然景观让人如痴如醉。蜂笼寨的灯笼石、兄弟岩、鸡公山等山和奇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山林古树林立,珍稀药材遍布山野,珍禽异兽活跃在山林之中。是一处原生态的旅游胜景。

2.郑家洞,1929年土地革命时期,由中共北乡区委在中共鄂西特委和宜昌县委的领导下进行的农民武装斗争的地方。它也是当年“九四暴动”时莲沱区委书记杨继平等70多名共产党员和赤卫队员壮烈牺牲的地方,在这场暴动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群众多达360多人,见证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9.15”惨案。

产业分布图
荣誉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