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切换]
  登录  |   注册
关注农村,深入农村,传播农村!

“军屯宝库”三峡古兵寨

乡旅 村管理员 发布 来源: 杨家河村 浏览1972次时间:2022-06-17 08:43

驱车穿越在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段的宜兴路边,石头垒砌的拱形城门气势恢宏,城门上标有5个醒目的大字“三峡古兵寨”。车进入门洞后,黑得发亮的柏油路一路顺着山势蜿蜒着向山脊盘旋,直线上升到海拔700米以上。两边都是山沟,山梁上是片石的世界,石坎、石墙、石屋、石兵寨,连接待中心也是石屋元素。此情此景不由得让记者想起了世界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意大利的天宫之城。

dSkKYZSXYmXpWkTs.jpg

保存相对完好的白马寨

荆楚版的天宫之城

正在创建AAAA级景区的三峡古兵寨,汇聚了晓峰峡谷之巅中126座古兵寨中最有特点的7个兵寨。所谓寨就是建在山顶上,有着战役制高点的石头院墙,寨墙依据地理形状修建了防御工事,有射孔、烽火台、瞭望塔、指挥所等军事功能,寨墙顶端向外凸出,形成易守难攻的特质,用于防御来犯之敌。

李家寨是功能较为完整的一个寨院,院内能够跑马。而白马寨是晓峰境内迄今发现的三峡古兵寨中最大的兵寨,拥有36间功能房,关于石头寨什么时代建成、用于什么用途,有各种版本的说法,但兵寨最初的军事防御功能毋庸置疑。

6月初,三峡古兵寨景区创建办主任蒋福伟带着记者参观景区内的马家寨。他介绍,三峡古兵寨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质,晓峰也是文化聚集区。春秋战国的悬棺、马家寨的天然隘口,一线天的天然屏障,寨墙外沿薄石砌在墙顶达到了阻碍攻寨的特点。

马家寨是三峡古兵寨唯一修缮后开放的古兵寨,圆形的瞭望塔、复杂的烽火台、结合现代科技复原的电子炮台等陈设,还原了烽火岁月遗迹。在马家寨瞭望塔上登高望远,只见栈道上连李家寨,下连富裕山接待中心。脚踩片石镶地的栈道游览马家寨就是在密林中穿行,在这儿能将富裕山连片种植的绣球花、晓峰瑰丽的峡谷、挂着黄色果子的枇杷树尽收眼底。

马家寨是有气势的,空中麻桐树较多,寨墙、寨院、栈道都被树丛覆盖,从而有了类似意大利天宫之城的古朴,马家寨的酒坊、茶肆、炮台诠释着三峡古兵寨的过往。

军屯文化遗产宝库

三峡古兵寨景区的开发者黄仕江是建筑行业起家,在获取人生首桶金后,2012年将事业的触角伸向了生他养他的杨家河村。流转了140户的杂灌山林800亩,复垦荒山300亩,以1100亩的总面积打造四季有花有果的农旅综合体。黄仕江孩提时代就在马家寨区域劳动。在山下黄柏河摸过鱼,在山顶古兵寨放牧过牛羊,掏过鸟窝,撵过野猪,对山巅上兵寨的旮旮旯旯有着特殊的情结。

2014年,黄仕江建成了吃住玩一体化的富裕山庄。他没有停止开发脚步,将300亩土地,建成层层梯田,种植了四季水果,枇杷、蓝莓、八月炸、樱桃、葡萄、猕猴桃、杨梅等几十个品种的水果。然后将景区内的马家寨整体修缮,并修建了长达1公里的兵寨栈道,既是栈道又是游道。

就地取材,石头为料,正方形的射口,高高的防御空孔,圆形的烽火台,坚不可摧寨墙、功能复杂的寨院成了三峡古兵寨景区。

脚踩久远的石板街,解读了古兵寨深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当初依据页岩体的地质结构,大自然在这里催生一层又一层的片石,才让古兵寨具备了垒砌的条件,犹如长城的马家寨建成并开放,从去年开始富裕山才真正撩开“三峡古兵寨景区”的面纱。

三峡古兵寨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记者在山脊梁的栈道上发现一米之内形成了页岩与喀斯特两种结构的分界线,也有奥陶纪石林景观,已知的地上古兵寨已经探明,但是土层与密林深处的地下藏着怎样的石林景观呢?

目前,晓峰区域内126座古兵寨遥相呼应,14条驿道阡陌交通,4大古兵塞群落鳞次栉比,其中16座古兵寨相继被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兵寨与古民居、古墓葬、古作坊连为一体,构成了最完整的“军屯文化遗产宝库”。2003年经北京大学考古学专家及宜昌市的文物专家学者多次考察论证,正式将晓峰古兵寨定名为三峡古兵寨。

三国时期三峡古兵寨一带曾是蜀国据守荆州退入四川的咽喉地带,魏蜀吴在这里进行了若干年的拉锯战,直到刘备经白帝城退入四川建立蜀国,形成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才稍事平静。

三峡古兵寨景区的古寨群落、寨堡形态各异,却有着共同的功能结构,有着迥异的寨院风格,但四周的石墙上有箭垛、瞭望窗。寨门森严,外有很多石阶,内有转角通道,寨内有石木结构的房间,少的有十多间,多的四十多间,地面有战壕,地下有暗道出口,寨与寨之间有哨口相望,有兵道相通,各寨有共同的哨所和石卡。一寨有恙,燃放烽火为信号,寨与寨之间有栈道互通,制高点都有只有自己熟悉的联络暗号,一声号角、一锤锣响、一个鼓点都是传递消息的暗号。

三峡古兵寨群落发现初期,引起了国内有关专家的重视,意欲将其定义为“三峡古兵塞”,但又缺乏地层文物佐证,百座兵寨彼此只有一峡、一溪之隔,相向而行,是绝佳的天然关隘。春秋战国之交,巴楚数相攻伐,长期对峙,专家组考证后也就成就了“三峡古兵塞”。历史考证了三峡古兵寨文化,现实三峡古兵寨以旅游的名义正渐渐复活,重回人们的视野。

杨家寨的一场浴血奋战

据专家研究得出结论,三峡古兵寨区以姓氏命名,并不是寨所在区域的姓氏命名,而是依据每个寨的守军头领而命名。每座兵寨筑于险峰之上,寨寨相连、栈道相通,烽烟互见、鼓角相闻、互呈犄角之势,每座兵寨寨门、寨卡、出入栈道、瞭望孔、箭垛、烽火台及屯兵设施一应俱全。兵寨设计精巧、结构厚重、防线复杂,易守难攻、牢牢卡住了川汉古道、成为拱卫夷陵古镇的重要堡垒。

据当地民间传说:巴军觊觎楚国资源,进攻楚国攻占了中部重镇之后,两股力量攻克夷陵后挥师晓峰,将兵寨围得水泄不通,杨家寨守军将领杨慎之及家眷被巴国军队围困,杨慎之借助兵寨优势临危不乱,依据杨家寨、马家寨、李家寨、白马寨的防御体系和灵活机动用滚木擂石和弓弩长枪打退了巴军的进攻,有效地杀伤巴军,挫其锐气,等待援军到来,以解除兵寨之围。

巴军将领遂采取坚壁清野围而不攻的战法,企图断水断粮,困死、饿死、渴死杨家军,时间一长兵寨就陷入了困境。

杨慎之的妻子本是巴国人,在战事吃紧时刚刚为杨慎之产下一子,面对被困的现实,她不顾产后虚弱,带领百姓就地采摘苦麻、桑叶、香蒿等野菜力图缓解缺水断粮之苦。杨慎之妻子日夜奔忙使她奶水缺乏,婴儿饿得啼哭不已。副将趁着夜色偷偷遛下山,到黄柏河中捕来几条活的鱼送给她用以催奶。杨妻用水缸养着这些鱼。

杨妻来到两军阵前,站在兵寨上规劝这些巴国将士:是楚国赠予我们水稻种子,传授给我们种植技术,巴国才有今天的衣食无忧。巴国富裕后入侵楚国领土是背信弃义的强盗行为。且如今杨家寨兵强将广,防卫森严,补给充足,岂是能轻易攻破。我身为巴国子民,不愿意看到有更多的同胞兄弟枉送性命,奉上鲜鱼。杨妻说罢,随手扔下了活蹦乱跳的大鱼,看到在草丛中跳跃的大鱼,巴国士兵议论纷纷:本想让他们水尽粮绝,他们居然还有活鱼享用。巴国将军见军心动摇,急令退兵,兵寨危机四伏的局势才得以缓解。遗憾的是,杨慎之还是因救兵迟迟未到而命殒晓峰,这是晓峰古兵寨有文字记载的一段历史。

三峡古兵寨既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入川的古盐道。兵寨后被用作防御土匪,在枪尖炮利的岁月,用于躲避逃乱的庇护所。杨家寨的后人们依然坚守在兵寨周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杨家河人谨遵先人教诲,守护兵寨,善待兵寨,重建兵寨。遇到兵患匪患他们就利用兵寨,有事则分守卡隘,无事则撤令归农,号称躲兵寨。景区在战火焚毁的杨家寨旧址上重建了将军府,新建了杨家祠堂,并在祠堂边建起了白马寺。

三峡古兵寨景区逐渐复活了兵寨文化,古兵寨景区和夷陵区政府联合投资修通了宜兴公路连接白马寨的双车道7.8公里沥青旅游公路,200多户沿途居民种植水果、蔬菜,正在搭乘旅游快车奔向富裕。三峡古兵寨最大的兵寨白马寨呼之欲出。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0

    “军屯宝库”三峡古兵寨

    乡旅 村管理员 发布 杨家河村 2022-06-17 08:43

    驱车穿越在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段的宜兴路边,石头垒砌的拱形城门气势恢宏,城门上标有5个醒目的大字“三峡古兵寨”。车进入门洞后,黑得发亮的柏油路一路顺着山势蜿蜒着向山脊盘旋,直线上升到海拔700米以上。两边都是山沟,山梁上是片石的世界,石坎、石墙、石屋、石兵寨,连接待中心也是石屋元素。此情此景不由得让记者想起了世界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意大利的天宫之城。

    dSkKYZSXYmXpWkTs.jpg

    保存相对完好的白马寨

    荆楚版的天宫之城

    正在创建AAAA级景区的三峡古兵寨,汇聚了晓峰峡谷之巅中126座古兵寨中最有特点的7个兵寨。所谓寨就是建在山顶上,有着战役制高点的石头院墙,寨墙依据地理形状修建了防御工事,有射孔、烽火台、瞭望塔、指挥所等军事功能,寨墙顶端向外凸出,形成易守难攻的特质,用于防御来犯之敌。

    李家寨是功能较为完整的一个寨院,院内能够跑马。而白马寨是晓峰境内迄今发现的三峡古兵寨中最大的兵寨,拥有36间功能房,关于石头寨什么时代建成、用于什么用途,有各种版本的说法,但兵寨最初的军事防御功能毋庸置疑。

    6月初,三峡古兵寨景区创建办主任蒋福伟带着记者参观景区内的马家寨。他介绍,三峡古兵寨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质,晓峰也是文化聚集区。春秋战国的悬棺、马家寨的天然隘口,一线天的天然屏障,寨墙外沿薄石砌在墙顶达到了阻碍攻寨的特点。

    马家寨是三峡古兵寨唯一修缮后开放的古兵寨,圆形的瞭望塔、复杂的烽火台、结合现代科技复原的电子炮台等陈设,还原了烽火岁月遗迹。在马家寨瞭望塔上登高望远,只见栈道上连李家寨,下连富裕山接待中心。脚踩片石镶地的栈道游览马家寨就是在密林中穿行,在这儿能将富裕山连片种植的绣球花、晓峰瑰丽的峡谷、挂着黄色果子的枇杷树尽收眼底。

    马家寨是有气势的,空中麻桐树较多,寨墙、寨院、栈道都被树丛覆盖,从而有了类似意大利天宫之城的古朴,马家寨的酒坊、茶肆、炮台诠释着三峡古兵寨的过往。

    军屯文化遗产宝库

    三峡古兵寨景区的开发者黄仕江是建筑行业起家,在获取人生首桶金后,2012年将事业的触角伸向了生他养他的杨家河村。流转了140户的杂灌山林800亩,复垦荒山300亩,以1100亩的总面积打造四季有花有果的农旅综合体。黄仕江孩提时代就在马家寨区域劳动。在山下黄柏河摸过鱼,在山顶古兵寨放牧过牛羊,掏过鸟窝,撵过野猪,对山巅上兵寨的旮旮旯旯有着特殊的情结。

    2014年,黄仕江建成了吃住玩一体化的富裕山庄。他没有停止开发脚步,将300亩土地,建成层层梯田,种植了四季水果,枇杷、蓝莓、八月炸、樱桃、葡萄、猕猴桃、杨梅等几十个品种的水果。然后将景区内的马家寨整体修缮,并修建了长达1公里的兵寨栈道,既是栈道又是游道。

    就地取材,石头为料,正方形的射口,高高的防御空孔,圆形的烽火台,坚不可摧寨墙、功能复杂的寨院成了三峡古兵寨景区。

    脚踩久远的石板街,解读了古兵寨深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当初依据页岩体的地质结构,大自然在这里催生一层又一层的片石,才让古兵寨具备了垒砌的条件,犹如长城的马家寨建成并开放,从去年开始富裕山才真正撩开“三峡古兵寨景区”的面纱。

    三峡古兵寨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记者在山脊梁的栈道上发现一米之内形成了页岩与喀斯特两种结构的分界线,也有奥陶纪石林景观,已知的地上古兵寨已经探明,但是土层与密林深处的地下藏着怎样的石林景观呢?

    目前,晓峰区域内126座古兵寨遥相呼应,14条驿道阡陌交通,4大古兵塞群落鳞次栉比,其中16座古兵寨相继被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兵寨与古民居、古墓葬、古作坊连为一体,构成了最完整的“军屯文化遗产宝库”。2003年经北京大学考古学专家及宜昌市的文物专家学者多次考察论证,正式将晓峰古兵寨定名为三峡古兵寨。

    三国时期三峡古兵寨一带曾是蜀国据守荆州退入四川的咽喉地带,魏蜀吴在这里进行了若干年的拉锯战,直到刘备经白帝城退入四川建立蜀国,形成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才稍事平静。

    三峡古兵寨景区的古寨群落、寨堡形态各异,却有着共同的功能结构,有着迥异的寨院风格,但四周的石墙上有箭垛、瞭望窗。寨门森严,外有很多石阶,内有转角通道,寨内有石木结构的房间,少的有十多间,多的四十多间,地面有战壕,地下有暗道出口,寨与寨之间有哨口相望,有兵道相通,各寨有共同的哨所和石卡。一寨有恙,燃放烽火为信号,寨与寨之间有栈道互通,制高点都有只有自己熟悉的联络暗号,一声号角、一锤锣响、一个鼓点都是传递消息的暗号。

    三峡古兵寨群落发现初期,引起了国内有关专家的重视,意欲将其定义为“三峡古兵塞”,但又缺乏地层文物佐证,百座兵寨彼此只有一峡、一溪之隔,相向而行,是绝佳的天然关隘。春秋战国之交,巴楚数相攻伐,长期对峙,专家组考证后也就成就了“三峡古兵塞”。历史考证了三峡古兵寨文化,现实三峡古兵寨以旅游的名义正渐渐复活,重回人们的视野。

    杨家寨的一场浴血奋战

    据专家研究得出结论,三峡古兵寨区以姓氏命名,并不是寨所在区域的姓氏命名,而是依据每个寨的守军头领而命名。每座兵寨筑于险峰之上,寨寨相连、栈道相通,烽烟互见、鼓角相闻、互呈犄角之势,每座兵寨寨门、寨卡、出入栈道、瞭望孔、箭垛、烽火台及屯兵设施一应俱全。兵寨设计精巧、结构厚重、防线复杂,易守难攻、牢牢卡住了川汉古道、成为拱卫夷陵古镇的重要堡垒。

    据当地民间传说:巴军觊觎楚国资源,进攻楚国攻占了中部重镇之后,两股力量攻克夷陵后挥师晓峰,将兵寨围得水泄不通,杨家寨守军将领杨慎之及家眷被巴国军队围困,杨慎之借助兵寨优势临危不乱,依据杨家寨、马家寨、李家寨、白马寨的防御体系和灵活机动用滚木擂石和弓弩长枪打退了巴军的进攻,有效地杀伤巴军,挫其锐气,等待援军到来,以解除兵寨之围。

    巴军将领遂采取坚壁清野围而不攻的战法,企图断水断粮,困死、饿死、渴死杨家军,时间一长兵寨就陷入了困境。

    杨慎之的妻子本是巴国人,在战事吃紧时刚刚为杨慎之产下一子,面对被困的现实,她不顾产后虚弱,带领百姓就地采摘苦麻、桑叶、香蒿等野菜力图缓解缺水断粮之苦。杨慎之妻子日夜奔忙使她奶水缺乏,婴儿饿得啼哭不已。副将趁着夜色偷偷遛下山,到黄柏河中捕来几条活的鱼送给她用以催奶。杨妻用水缸养着这些鱼。

    杨妻来到两军阵前,站在兵寨上规劝这些巴国将士:是楚国赠予我们水稻种子,传授给我们种植技术,巴国才有今天的衣食无忧。巴国富裕后入侵楚国领土是背信弃义的强盗行为。且如今杨家寨兵强将广,防卫森严,补给充足,岂是能轻易攻破。我身为巴国子民,不愿意看到有更多的同胞兄弟枉送性命,奉上鲜鱼。杨妻说罢,随手扔下了活蹦乱跳的大鱼,看到在草丛中跳跃的大鱼,巴国士兵议论纷纷:本想让他们水尽粮绝,他们居然还有活鱼享用。巴国将军见军心动摇,急令退兵,兵寨危机四伏的局势才得以缓解。遗憾的是,杨慎之还是因救兵迟迟未到而命殒晓峰,这是晓峰古兵寨有文字记载的一段历史。

    三峡古兵寨既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入川的古盐道。兵寨后被用作防御土匪,在枪尖炮利的岁月,用于躲避逃乱的庇护所。杨家寨的后人们依然坚守在兵寨周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杨家河人谨遵先人教诲,守护兵寨,善待兵寨,重建兵寨。遇到兵患匪患他们就利用兵寨,有事则分守卡隘,无事则撤令归农,号称躲兵寨。景区在战火焚毁的杨家寨旧址上重建了将军府,新建了杨家祠堂,并在祠堂边建起了白马寺。

    三峡古兵寨景区逐渐复活了兵寨文化,古兵寨景区和夷陵区政府联合投资修通了宜兴公路连接白马寨的双车道7.8公里沥青旅游公路,200多户沿途居民种植水果、蔬菜,正在搭乘旅游快车奔向富裕。三峡古兵寨最大的兵寨白马寨呼之欲出。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