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切换]
  登录  |   注册
关注农村,深入农村,传播农村!

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三要素

村务 村管理员 发布 来源: 插旗村 浏览1254次时间:2021-08-23 12:33

肥药减施,水稻增产!

湖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连年保持增长,

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化肥农药长期施用、

过量施用、盲目施用,

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运而生,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QfTwdw6MdBKX9TRA.png

湖北之声《三农服务热线》栏目邀请

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研究员张舒

讲解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HhxeJYj2yfm1JjP9.jpg

一、化肥减施主要有哪些技术?

(一)有机替代,可分为施用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肥,有机生物肥等)、秸秆还田、种植绿肥。

        用100公斤/亩的有机肥配合化肥减量10%,或者200 公斤/亩的有机肥配合化肥减量20%,水稻增产6.3-7.5%。长期施用炭基有机肥,能优化土壤环境、改善土壤结构、丰富土壤微生物区系群落及丰度,提高土壤肥力。

        将稻麦(油)轮作模式中上一季作物秸秆(小麦、或油菜)全部粉碎翻压还田,并配合秸秆专用腐熟剂使用,每2-3年进行一次深翻,至25-30厘米深度。多年实验结果证明,秸秆还田配合化肥施用,水稻增产幅度达7.37%,土壤理化性质得以改善提高。

        在稻麦(油)轮作模式中,可以采用每隔3-4年将冬小麦(油菜)改种一季绿肥,并在种植水稻前翻压还田,可以提高土壤地力,增加有机质。

        在虾稻模式中,以稻草全量还田,配合田埂种植绿肥。

        在鸭蛙稻模式中,用冬季种植紫花苕子或肥料用油菜,配施有机肥,能确保水稻生产不用化肥。翻压紫云英后,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情况下,也能为土壤提供较多的氮素、钾素营养。与单施化肥相比可显著改善水稻的产量结构,提高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18.6%-38.2%;翻压紫云英后,化肥施用量以减少20%-25%较为适宜。

bciyFXT3MCnkAZyj.png

(二)调整化肥结构,主要措施为施用水稻专用肥和配施硅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主要包括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如20:8:15)、合适的养分形态(如铵态氮硝态氮5:5)、具有新型功能特点(如缓释技术、生根剂)等,如水稻专用复合肥。

        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合理使用硅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硅、锌肥配施可促进水稻早发、增强抗倒伏与抗病的能力,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磷肥利用率。并能提高水稻品质、减轻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的发生。可使水稻增产10%-30%。

(三)科学肥水管理,主要措施有侧深施肥、应变式肥水管理。

        结合插秧机、侧深施肥机等,将基肥在水稻插秧时施入,并对施肥部位进行定位(使肥料位于秧苗一侧5厘米、深度于秧苗根系下3-5厘米处),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

        将水管理技术与施肥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应变式肥水管理。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水稻品种营养特性为基础的平衡施肥技术。将氮肥用量调整到合适的水平,同时增施钾肥和补充微肥(主要是硅肥和锌肥)。

        在氮肥运筹方式上提出多次施氮、氮肥后移,在氮肥总量控制前提下,前期以水稻叶片叶色为指标进行指导施氮,后期看苗酌情增施粒肥(约占总氮10%),以满足水稻后期灌浆提高千粒重的需要。

        以水稻田间实际分蘖数为指标的中期够苗晒田技术,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和栽培要求,进行够苗排水晒田。

        以提高稻谷千粒重为目标的推迟断水技术,即在水稻灌浆期后到乳熟期进行湿润灌溉,每次灌一薄层水(10毫米),待落干后再灌,干干湿湿,干湿交替,保持田面潮湿。在黄熟期自然落干,直至收割前5天彻底断水,做收割准备。

BXD1rebsHn2t1s9d.png

二、化学农药减施技术有哪些?

(一)生态工程控害技术

1、低茬收割和耕沤灭蛹技术。采用低茬收割的方法,并在春季二化螟、三化螟蛹期,稻田翻耕沤田7-10天,可消灭70%左右的越冬虫量,达到有效降低螟虫种群基数的目的。

2、香根草诱螟技术。试验表明,同时放一盘水稻和一蔸香根草在一个大网罩中,82.03%的二化螟卵产在香根草上,是水稻植株上的4.56倍。香根草中含有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致死作用的有毒活性物质,单宁含量高(水稻的1.3倍)。影响害虫体内消化酶活性,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最终死亡。稻田四周田埂或路边种植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为:丛间距3-5米、行间距50-60米。香根草对除草剂十分敏感,施用除草剂时要特别注意对其采取隔离措施。

3、保护非稻田生境技术。丰富农业生态中的非稻田生境是控制虫害发生的有效途径。冬季种植绿肥植物、田埂留草(花)等栖境植物、插花种植茭白、秕谷草等储蓄植物、种植芝麻等蜜源植物都能够有效丰富非稻田生境。

JhmiaJb5mmiR8Kre.png

4、天敌控害技术。目前国内天敌产品分为寄生蜂、捕食性瓢虫、捕食螨、捕食性草蛉和捕食蝽几大类,其中水稻上商品化的螟黄足绒茧峰、稻螟小腹茧蜂松和毛虫赤眼蜂三种,前两种主要寄生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的卵,毛虫赤眼蜂主要寄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和稻苞虫的卵。使用毒蜂卡,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发生率分别降低了60%和80%。除赤眼蜂外,蜘蛛对稻飞虱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5、硅锌协同和配施微肥技术。湖北主要稻区土壤有效硅、锌含量偏低,约70%的土壤缺锌、50%的土壤缺硅,水稻缺硅引起生育显着减弱,茎叶扭曲,叶片出现褐色枯,抽穗延迟,发生白穗,秕粒增多,出现畸形稻壳,出现结实障碍,稻壳出现褐色小点等等,水稻缺锌造成僵苗、坐苑、红苗病、火烧苗等现象。试验研究表明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水稻施钾量增加,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发生危害减轻,在试验剂量范围内钾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硅、锌肥合理配施还能抑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ZiYZ2T4RXZCNwbZx.png

(二)理化诱控技术

1、性诱剂诱捕技术。目前水稻上已商品化的诱芯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粘虫和台湾稻螟等,持效期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每亩田置1个诱捕器即可。注意事项:田间放置时间一定要“早”,螟虫越冬代羽化前(包括前作作物田),稻纵卷叶螟迁入代始见时设置;面积要“大”,并且连片;诱捕器在田间放置位置“外密内疏”;捕器在安装高度“因虫而定”。

2、灯光诱捕(杀)技术。灯光诱控技术是利用昆虫趋向光源或远离光源运动的行为习惯,促使昆虫聚集某一固定位置集中消灭的防治手段。研究表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都是集中在前半夜上灯,其中,二化螟主要集中在22:00~0:00之间上灯,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主要集中在20:00~22:00上灯。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灯时间达到消灭害虫、保护天敌的作用。

bYH7PGymz5R4GCxb.jpg

(三)科学用药技术

1、种子处理技术。水稻种子处理的的使用方法有浸种、拌种和种子包衣3种。播种前,先晒稻种1-2天,再用25%咪鲜胺乳油2000-3000倍液或强氯精1000倍液浸种,预防立枯病、恶苗病、稻瘟病等苗期病害。用吡虫啉浸种或拌种可防治稻飞虱和稻蓟马。

2、带药移栽技术。指水稻移栽前在秧苗期使用的最后一次农药,施用“送嫁药”应在水稻移栽前2-3天使用,药剂应采用一剂多用、病虫兼治,达到减少大田施药次数,节省人工等效果。

3、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技术。目前水稻上登记植物源农药有:乙蒜素、蛇床子素、酚菌酮、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源农药有:荧光假单胞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菌、香菇多糖、金龟子绿僵菌和短稳秆菌等。金龟子绿僵菌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叶螟、稻飞虱和稻象甲均有较好的防效,短稳秆菌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叶螟的防效较好。

QahFwxfn74hKJcXF.jpg

4、绿色助剂减量增效技术。喷雾助剂可以改善药液的表面张力,增加药剂的渗透能力,提高抗雨水冲刷的能力,防飘移、抗蒸发、抗光解,改善不同农药或叶面肥的兼容性等,大幅度提高农药利用率,并能弥补常规农药剂型产品对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作业的适应性,从而提高防治效果,推动精准施药、减量施药等新技术的应用。

5、植物免疫诱抗技术。植物免疫诱导剂是指没有直接的杀菌或抗病毒活性,但能够诱导植物免疫系统使植物获得或提高对病菌的抗性及抗逆性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具有抗病、增产、改善品质、无残留、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等特点。是继人疫苗、动物疫苗后的疫苗工程技术之后出现的新领域,是科学家在揭示植物-病虫害-生物农药三者关系理论基础上科学控制病虫害的新实践,是当前新农药开发策略的战略制高点。

6、精准施药技术。首先是使用高工效药械及技术。如水田用双船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喷杆长8 m),药箱一次可携带100 L农药,可完成从水稻幼苗到成熟期全程机械化喷药,作业效率达到0.8 hm2/h,对稻飞虱的防效可达96.8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可达90.4%。农用植保无人机可大幅度提高作业成绩效率和农药利用率。

其次可以适当提高防治指标。在不同地区,根据不同水稻的抗(耐)虫性和补偿能力以及生育期,修正和完善防治指标,可有效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比如,在水稻生长前期,稻纵卷叶螟可以弃治。

7、适期用药。多数害虫的低龄幼虫 (若虫)期,病害的初次传播和侵染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如水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7~10天(水稻叶枕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


来源/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评论0

    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三要素

    村务 村管理员 发布 插旗村 2021-08-23 12:33

    肥药减施,水稻增产!

    湖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连年保持增长,

    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化肥农药长期施用、

    过量施用、盲目施用,

    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运而生,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QfTwdw6MdBKX9TRA.png

    湖北之声《三农服务热线》栏目邀请

    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研究员张舒

    讲解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HhxeJYj2yfm1JjP9.jpg

    一、化肥减施主要有哪些技术?

    (一)有机替代,可分为施用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肥,有机生物肥等)、秸秆还田、种植绿肥。

            用100公斤/亩的有机肥配合化肥减量10%,或者200 公斤/亩的有机肥配合化肥减量20%,水稻增产6.3-7.5%。长期施用炭基有机肥,能优化土壤环境、改善土壤结构、丰富土壤微生物区系群落及丰度,提高土壤肥力。

            将稻麦(油)轮作模式中上一季作物秸秆(小麦、或油菜)全部粉碎翻压还田,并配合秸秆专用腐熟剂使用,每2-3年进行一次深翻,至25-30厘米深度。多年实验结果证明,秸秆还田配合化肥施用,水稻增产幅度达7.37%,土壤理化性质得以改善提高。

            在稻麦(油)轮作模式中,可以采用每隔3-4年将冬小麦(油菜)改种一季绿肥,并在种植水稻前翻压还田,可以提高土壤地力,增加有机质。

            在虾稻模式中,以稻草全量还田,配合田埂种植绿肥。

            在鸭蛙稻模式中,用冬季种植紫花苕子或肥料用油菜,配施有机肥,能确保水稻生产不用化肥。翻压紫云英后,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情况下,也能为土壤提供较多的氮素、钾素营养。与单施化肥相比可显著改善水稻的产量结构,提高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18.6%-38.2%;翻压紫云英后,化肥施用量以减少20%-25%较为适宜。

    bciyFXT3MCnkAZyj.png

    (二)调整化肥结构,主要措施为施用水稻专用肥和配施硅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主要包括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如20:8:15)、合适的养分形态(如铵态氮硝态氮5:5)、具有新型功能特点(如缓释技术、生根剂)等,如水稻专用复合肥。

            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合理使用硅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硅、锌肥配施可促进水稻早发、增强抗倒伏与抗病的能力,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磷肥利用率。并能提高水稻品质、减轻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的发生。可使水稻增产10%-30%。

    (三)科学肥水管理,主要措施有侧深施肥、应变式肥水管理。

            结合插秧机、侧深施肥机等,将基肥在水稻插秧时施入,并对施肥部位进行定位(使肥料位于秧苗一侧5厘米、深度于秧苗根系下3-5厘米处),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

            将水管理技术与施肥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应变式肥水管理。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水稻品种营养特性为基础的平衡施肥技术。将氮肥用量调整到合适的水平,同时增施钾肥和补充微肥(主要是硅肥和锌肥)。

            在氮肥运筹方式上提出多次施氮、氮肥后移,在氮肥总量控制前提下,前期以水稻叶片叶色为指标进行指导施氮,后期看苗酌情增施粒肥(约占总氮10%),以满足水稻后期灌浆提高千粒重的需要。

            以水稻田间实际分蘖数为指标的中期够苗晒田技术,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和栽培要求,进行够苗排水晒田。

            以提高稻谷千粒重为目标的推迟断水技术,即在水稻灌浆期后到乳熟期进行湿润灌溉,每次灌一薄层水(10毫米),待落干后再灌,干干湿湿,干湿交替,保持田面潮湿。在黄熟期自然落干,直至收割前5天彻底断水,做收割准备。

    BXD1rebsHn2t1s9d.png

    二、化学农药减施技术有哪些?

    (一)生态工程控害技术

    1、低茬收割和耕沤灭蛹技术。采用低茬收割的方法,并在春季二化螟、三化螟蛹期,稻田翻耕沤田7-10天,可消灭70%左右的越冬虫量,达到有效降低螟虫种群基数的目的。

    2、香根草诱螟技术。试验表明,同时放一盘水稻和一蔸香根草在一个大网罩中,82.03%的二化螟卵产在香根草上,是水稻植株上的4.56倍。香根草中含有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致死作用的有毒活性物质,单宁含量高(水稻的1.3倍)。影响害虫体内消化酶活性,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最终死亡。稻田四周田埂或路边种植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为:丛间距3-5米、行间距50-60米。香根草对除草剂十分敏感,施用除草剂时要特别注意对其采取隔离措施。

    3、保护非稻田生境技术。丰富农业生态中的非稻田生境是控制虫害发生的有效途径。冬季种植绿肥植物、田埂留草(花)等栖境植物、插花种植茭白、秕谷草等储蓄植物、种植芝麻等蜜源植物都能够有效丰富非稻田生境。

    JhmiaJb5mmiR8Kre.png

    4、天敌控害技术。目前国内天敌产品分为寄生蜂、捕食性瓢虫、捕食螨、捕食性草蛉和捕食蝽几大类,其中水稻上商品化的螟黄足绒茧峰、稻螟小腹茧蜂松和毛虫赤眼蜂三种,前两种主要寄生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的卵,毛虫赤眼蜂主要寄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和稻苞虫的卵。使用毒蜂卡,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发生率分别降低了60%和80%。除赤眼蜂外,蜘蛛对稻飞虱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5、硅锌协同和配施微肥技术。湖北主要稻区土壤有效硅、锌含量偏低,约70%的土壤缺锌、50%的土壤缺硅,水稻缺硅引起生育显着减弱,茎叶扭曲,叶片出现褐色枯,抽穗延迟,发生白穗,秕粒增多,出现畸形稻壳,出现结实障碍,稻壳出现褐色小点等等,水稻缺锌造成僵苗、坐苑、红苗病、火烧苗等现象。试验研究表明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水稻施钾量增加,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发生危害减轻,在试验剂量范围内钾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硅、锌肥合理配施还能抑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ZiYZ2T4RXZCNwbZx.png

    (二)理化诱控技术

    1、性诱剂诱捕技术。目前水稻上已商品化的诱芯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粘虫和台湾稻螟等,持效期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每亩田置1个诱捕器即可。注意事项:田间放置时间一定要“早”,螟虫越冬代羽化前(包括前作作物田),稻纵卷叶螟迁入代始见时设置;面积要“大”,并且连片;诱捕器在田间放置位置“外密内疏”;捕器在安装高度“因虫而定”。

    2、灯光诱捕(杀)技术。灯光诱控技术是利用昆虫趋向光源或远离光源运动的行为习惯,促使昆虫聚集某一固定位置集中消灭的防治手段。研究表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都是集中在前半夜上灯,其中,二化螟主要集中在22:00~0:00之间上灯,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主要集中在20:00~22:00上灯。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灯时间达到消灭害虫、保护天敌的作用。

    bYH7PGymz5R4GCxb.jpg

    (三)科学用药技术

    1、种子处理技术。水稻种子处理的的使用方法有浸种、拌种和种子包衣3种。播种前,先晒稻种1-2天,再用25%咪鲜胺乳油2000-3000倍液或强氯精1000倍液浸种,预防立枯病、恶苗病、稻瘟病等苗期病害。用吡虫啉浸种或拌种可防治稻飞虱和稻蓟马。

    2、带药移栽技术。指水稻移栽前在秧苗期使用的最后一次农药,施用“送嫁药”应在水稻移栽前2-3天使用,药剂应采用一剂多用、病虫兼治,达到减少大田施药次数,节省人工等效果。

    3、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技术。目前水稻上登记植物源农药有:乙蒜素、蛇床子素、酚菌酮、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源农药有:荧光假单胞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菌、香菇多糖、金龟子绿僵菌和短稳秆菌等。金龟子绿僵菌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叶螟、稻飞虱和稻象甲均有较好的防效,短稳秆菌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叶螟的防效较好。

    QahFwxfn74hKJcXF.jpg

    4、绿色助剂减量增效技术。喷雾助剂可以改善药液的表面张力,增加药剂的渗透能力,提高抗雨水冲刷的能力,防飘移、抗蒸发、抗光解,改善不同农药或叶面肥的兼容性等,大幅度提高农药利用率,并能弥补常规农药剂型产品对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作业的适应性,从而提高防治效果,推动精准施药、减量施药等新技术的应用。

    5、植物免疫诱抗技术。植物免疫诱导剂是指没有直接的杀菌或抗病毒活性,但能够诱导植物免疫系统使植物获得或提高对病菌的抗性及抗逆性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具有抗病、增产、改善品质、无残留、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等特点。是继人疫苗、动物疫苗后的疫苗工程技术之后出现的新领域,是科学家在揭示植物-病虫害-生物农药三者关系理论基础上科学控制病虫害的新实践,是当前新农药开发策略的战略制高点。

    6、精准施药技术。首先是使用高工效药械及技术。如水田用双船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喷杆长8 m),药箱一次可携带100 L农药,可完成从水稻幼苗到成熟期全程机械化喷药,作业效率达到0.8 hm2/h,对稻飞虱的防效可达96.8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可达90.4%。农用植保无人机可大幅度提高作业成绩效率和农药利用率。

    其次可以适当提高防治指标。在不同地区,根据不同水稻的抗(耐)虫性和补偿能力以及生育期,修正和完善防治指标,可有效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比如,在水稻生长前期,稻纵卷叶螟可以弃治。

    7、适期用药。多数害虫的低龄幼虫 (若虫)期,病害的初次传播和侵染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如水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7~10天(水稻叶枕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


    来源/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