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切换]
  登录  |   注册
关注农村,深入农村,传播农村!

一位农民的化石缘:从下田务农变身“剥石讲师”

乡旅 村管理员 发布 来源: 雾河村 浏览1621次时间:2021-04-16 00:00

作者 董晓斌 李重庆 周娣

“你看这有像蚯蚓爬过留下的痕迹,这就是遗迹化石。”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雾河村一处民房里,52岁的李经巧说起化石来,头头是道。十年前,他“首遇”化石,人生也由此发生改变。

1.jpg

杨万萍展示埃迪卡拉化石的照片 李重庆 摄

李经巧结缘化石也特别“巧”。2011年,在家务农的他改造房屋,将屋顶的石板拆下丢弃在院前,正在雾河村进行地质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碰巧经过,在废石板里发现了一块化石。

3.jpg

李经巧和妻子杨万萍演示“剥化石” 李重庆 摄

“专家都很激动,跟我说那个是化石,然后我才知道那叫埃迪卡拉生物群。”李经巧说,当时他都无法将“埃迪卡拉”四个字说顺溜,更别说理解这个发现对于中国地质界的重大意义。

埃迪卡拉生物群是寒武纪最引人注目的复杂生物群,此前在全世界发现了30多处该生物群,唯独中国没有发现。“我们的发现填补了空白。”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哲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

4.jpg

“填补了空白”的埃迪卡拉化石发现于李经巧家 李重庆 摄

这次发现也让雾河村在国际地质界“一举成名”。为找到更多埃迪卡拉化石,研究人员对这块化石所在的灰岩进行“溯源”,找到了化石的大致挖掘地。

化石发掘工作开始后,研究人员决定聘请有经验的石匠参与,有着高中文化的李经巧成功“入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慢慢学习地质知识,专家们教我辨认层位,教授基本的知识。”

5.jpg

李经巧向人介绍遗迹化石 李重庆 摄

此后几年,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都会来到雾河村发掘化石,李经巧和妻子杨万萍一有机会就跟着去发掘,不仅有些收入,还学到了大量化石知识。

2014年,研究人员开始雇佣村民发掘化石,有经验、有化石知识的李经巧成了队长。而对于新加入的村民,李经巧和妻子就成了“讲师”,给对方做培训,手把手教授“剥化石”,直到对方掌握技巧。

在发掘过程中,村民一旦发现有“奇怪”纹路的岩石,就会请李经巧进行辨认,“这些年我们通过纹路判断的化石,最终经南京的专家现场鉴定,都是正确的。”李经巧说。

陈哲说,近几年雾河村发现的很多重要化石,包括已经命名的“夷陵虫”,都是李经巧带着村民发掘的,“其中一些化石保存得很好,非常有研究价值。”

“我学的还不够,也想继续为专家们的研究作贡献。”李经巧希望,未来雾河村能有化石博物馆和化石科普基地,让更多人认识“有内涵”的化石。


评论0

    一位农民的化石缘:从下田务农变身“剥石讲师”

    乡旅 村管理员 发布 雾河村 2021-04-16 00:00

    作者 董晓斌 李重庆 周娣

    “你看这有像蚯蚓爬过留下的痕迹,这就是遗迹化石。”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雾河村一处民房里,52岁的李经巧说起化石来,头头是道。十年前,他“首遇”化石,人生也由此发生改变。

    1.jpg

    杨万萍展示埃迪卡拉化石的照片 李重庆 摄

    李经巧结缘化石也特别“巧”。2011年,在家务农的他改造房屋,将屋顶的石板拆下丢弃在院前,正在雾河村进行地质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碰巧经过,在废石板里发现了一块化石。

    3.jpg

    李经巧和妻子杨万萍演示“剥化石” 李重庆 摄

    “专家都很激动,跟我说那个是化石,然后我才知道那叫埃迪卡拉生物群。”李经巧说,当时他都无法将“埃迪卡拉”四个字说顺溜,更别说理解这个发现对于中国地质界的重大意义。

    埃迪卡拉生物群是寒武纪最引人注目的复杂生物群,此前在全世界发现了30多处该生物群,唯独中国没有发现。“我们的发现填补了空白。”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哲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

    4.jpg

    “填补了空白”的埃迪卡拉化石发现于李经巧家 李重庆 摄

    这次发现也让雾河村在国际地质界“一举成名”。为找到更多埃迪卡拉化石,研究人员对这块化石所在的灰岩进行“溯源”,找到了化石的大致挖掘地。

    化石发掘工作开始后,研究人员决定聘请有经验的石匠参与,有着高中文化的李经巧成功“入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慢慢学习地质知识,专家们教我辨认层位,教授基本的知识。”

    5.jpg

    李经巧向人介绍遗迹化石 李重庆 摄

    此后几年,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都会来到雾河村发掘化石,李经巧和妻子杨万萍一有机会就跟着去发掘,不仅有些收入,还学到了大量化石知识。

    2014年,研究人员开始雇佣村民发掘化石,有经验、有化石知识的李经巧成了队长。而对于新加入的村民,李经巧和妻子就成了“讲师”,给对方做培训,手把手教授“剥化石”,直到对方掌握技巧。

    在发掘过程中,村民一旦发现有“奇怪”纹路的岩石,就会请李经巧进行辨认,“这些年我们通过纹路判断的化石,最终经南京的专家现场鉴定,都是正确的。”李经巧说。

    陈哲说,近几年雾河村发现的很多重要化石,包括已经命名的“夷陵虫”,都是李经巧带着村民发掘的,“其中一些化石保存得很好,非常有研究价值。”

    “我学的还不够,也想继续为专家们的研究作贡献。”李经巧希望,未来雾河村能有化石博物馆和化石科普基地,让更多人认识“有内涵”的化石。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