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切换]
  登录  |   注册
关注农村,深入农村,传播农村!

夷陵聚焦“五链一体” “链接”现代农业

产业 宜昌祯香茶叶有限公司 发布 来源: 小渔村村 浏览1827次时间:2022-10-09 08:51

4mxMbCi1tQ4wjR2k.jpeg

百里荒云雾缭绕,风力发电机在山顶徐徐转动,山顶景色迷人。

ZMz6zdmhc5BJADDy.jpeg

春满南垭。

P1xKe7QGGMBCKjmd.jpeg

柑橘满枝。

ptii9B6KFKpnz1Kr.jpeg

天麻丰收。

rwKeQkmnhGFpD7PJ.jpeg

牛羊成群。

SY8knC4Aa6tp3cXr.jpeg

邓村生态茶园。

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畔、长江中上游的分界处,属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临水而建、因水而生,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葛洲坝所在地。

夷陵区是全国知名的“橘都茶乡、桃源酒城”,多年保持全国粮食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地位,先后获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荣誉,初步形成“东边柑橘西边茶、中部粮油和蔬菜、全区畜牧及其他”的现代农业布局。

去年以来,夷陵区聚焦“五链一体”,持续放大粮油蔬菜、柑橘、茶叶、畜牧、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链和农旅康养综合体的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链”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不甘“传统” 绘制农业产业化战略图

夷陵,一个传统农业区,峡江山水造就了独特的地理条件,农业家底丰厚。全区柑橘面积32万亩,茶叶面积23万亩,综合产值分别达60.2亿元、80.6亿元,均居全省前列。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62万亩以上,粮食大县名副其实。

不甘“传统”与“平庸”,夷陵跳出农业做文章,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用抓项目的思维抓乡村振兴,用“链”式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

2021年底,夷陵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聚焦优势产业发展“五链一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围绕粮油蔬菜、柑橘、茶叶、畜牧、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链和农旅康养综合体“五链一体”,推动初加工在产地、精加工进园区,重点培育5家链主企业、30家骨干支撑型企业,新增2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0家以上。发挥宜大线、神宜线、宜保线资源优势,培育打造3条特色精品农旅康养带。力争到2026年,“五链一体”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2.8: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挂出“作战图”,制定“任务书”,《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粮油蔬菜产业链振兴工程,做大做强生态粮油、白酒加工、优质饲料、精品蔬菜等为主导的粮油蔬菜产业链,力争精品粮油基地、优质蔬菜示范基地面积达到80%以上。

畜牧产业链升级工程,加快建设涵盖生态养殖、智能屠宰、肉品加工、乳品加工、仓储冷链、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为一体的循环畜牧产业链,力争建成全省牧旅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市畜牧产业第一强区。

柑橘产业链补链工程,形成以柑橘产地交易及饲料、食品、保健品、调味品等开发为主的柑橘产业链,力争建成国家现代橘园技术集成基地、国家全果加工综合利用园区、湖北“橘文旅”融合景区和华中地区现代化水果交易中心。

茶叶产业链强链工程,打造名优茶、精制茶、茶食品、茶饮料、茶日用品、茶保健品、茶机械等为主要产品的茶叶产业链条,力争建成“宜昌毛尖”“宜昌宜红”核心产地、全国茶叶精制加工大区、华中地区现代化茶叶交易中心、全国最美茶乡。

中药材产业链拓链工程,打造以中药材种植、中药开发、药食同源为主的中药材产业链,力争建成全国知名“三峡药谷”、华中道地中药材种植(天麻、白芨)基地、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特色区。

农旅康养综合体培链工程,以“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为头部景区,以“橘都茶乡”“世界猕猴桃原产地”“最美油菜花海”为乡村旅游名片,坚持景区游、乡村游双轮驱动,力争建成全国农旅康养首选地、中国康养百强县。

为确保“五链一体”建设顺利推进,夷陵区成立农业产业“五链一体”建设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第一副组长,负责统筹推进。建立“链长制”,每条产业链由一名区级负责人担任链长,分管牵头部门的副区长任副链长,一个区直部门牵头负责,建立“五链一体”联席会议制度。资金上,区级财力连续5年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扶持产业链建设。

“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投入方式,把产业链条当作一个有机整体,锚定‘一年一业一标杆’,聚焦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加工升级,整合交通、住建、水利等项目资金,撬动吸引社会资本,集中人力财力每年重点支持一链建设。”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称。

真招实策施,真金白银投,“五链一体”农业产业拉满弓、上满弦、势如虹。

全“链”开花 三产融合锻造新引擎

“五链一体”的开局之年,茶叶产业链成为重中之重。

夷陵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优质茶产地之一,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种茶历史。从陆羽《茶经》“山南,峡州上”的历史评价,到全国首创“鲜叶清洗”与首家茶叶加工智能化“无人工厂”的科技领航,中国茶叶版图一直有夷陵茶的坐标。全区现有茶园面积23.3万亩,干毛茶总产量3.54万吨。

根据《夷陵区2022年农业“五链一体”工作方案》,以茶产业链为重点,瞄准产业发展短板和弱项,聚焦宜大、雾下“两线”,乐天溪精制茶加工园、三峡茶城“两园”,落佛村、邓村坪村“两村”,大力推进茶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配套、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努力实现“22145”目标,即打造两大园区、培育两个茶旅融合样板村、扶强一批茶业龙头企业、茶叶加工量达到4万吨、茶农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拓展融合链,做强加工链,补齐科技链,提升价值链,夷陵茶产业链茶香缕缕,沁人心脾。

在全球首家智能清洁茶叶“无人工厂”——萧氏茶业现代化生产车间,一键启动,颗颗茶芽被投入料仓,经传输带运输至自动化清洗线,漂洗、喷淋、杀青、揉捻、干燥、提香,茶叶生产全程不落地,进口出料全程数控。目前,投资2亿元的茶叶智能化“中央工厂”动工,茶叶生产将实现更精准的数字化、标准化、模块化管控。

在三峡移民生态工业园内的精制出口茶加工园区,一期建设热火朝天,8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6家龙头茶企即将“拎包”入驻。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精制眉茶产能3万吨,年产值10亿元,可覆盖夷陵、五峰、长阳、秭归、兴山等宜昌境内20多个产茶乡镇及10万茶农。

在上海最大的茶叶市场——帝芙特国际茶文化广场,三峡夷陵茶馆于9月15日正式开业,以销售名优茶为主。上海茶市与夷陵茶企的联姻,将进一步打开夷陵茶叶入沪的“展示窗”。

在邓村乡茶旅小镇万亩茶园,云雾景观与翠绿茶山交相辉映,宛若一幅水墨丹青画卷。中秋小长假,游客游玩茶山公园,采茶制茶体验,吃特色茶餐,住茶山民宿,优哉游哉。

“一片叶子”与文化、旅游、科普、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度融合,“一颗柑橘”也“接二连三”,吃干榨净。

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夷陵柑橘皮薄光洁、橙红艳丽,肉质脆嫩、风味浓郁。鲜果俏,精深加工快步跟上,去年全区柑橘加工产值达到28亿元,占综合产值的近半数。

9月,走进总投资20亿元的翠林农牧国家现代柑橘产业园,厂房施工、冷库吊装紧锣密鼓。“下个月,设备进厂安装调试。”负责人杨长林介绍,产业园立足产学研、选加销、农工贸一体化,打造全国一流柑橘全果利用、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综合示范现代产业园。在这里,柑橘原果经过光电分选,让糖分、水分、大小一致的优质鲜果上市销售。被筛掉的废果,开发提取橙皮苷;橘肉和橘皮,生产加工果汁、提取精油,制成香料、果胶、膳食纤维等,连渣都不剩。

全区柑橘产业链“虹吸效应”凸显。“晓曦红”加大研发力度,收集柑橘新品种82个,储备柑橘新品种、新材料1000余份,为全国柑橘种品资源和柑橘品改摩拳擦掌;“洋红”柑橘漂洋过海,远销欧美;“夷陵红”打造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从种到收的全流程社会化服务……夷陵区培育壮大专业园区、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快实施冷链仓储提升工程,全区冷库库容达到15万立方米,柑橘初加工企业实现冷链仓储全覆盖。

前有“宜昌白山羊”“夷陵牛”,后有最新培育的“夷陵绵羊”,畜牧业是夷陵的强项。当前,夷陵区规划“一芯、两区、四带”产业布局,“一芯”即将三峡畜牧产业园打造成全区畜牧产业发展的“动力芯”,“两区”即畜产品加工核心区、畜牧产业发展示范区,“四带”即打造东部标准化规模养殖产业带、环百里荒草食畜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生态畜牧产业带和肉食品消费活力带,踏上畜牧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锚定发展目标,厚植产业优势,加快赋能升级,夷陵区“五链一体”火力全开。

提质增颜 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三峡大坝上游左岸,距大坝2公里处,一座被山谷环绕的村庄便是太平溪镇落佛村。村里正在打造“茶佛谷”,站在观景平台上远眺,由高而低的茶园如梯田,参差错落的村舍掩映其中,宽阔湛蓝的三峡水库库首清晰可见,美不胜收。

夷陵美,乡村功不可没。近年来,夷陵区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围绕“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四美”要求,有序高效推进“5151”工程,即用5年时间打造100个美丽宜居乡村、500个美丽村湾、10000个美丽庭院。

3439平方公里的夷陵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布局打造。根据优势禀赋、山水肌理、人文基因等特点因村施策,开展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各村错位竞争、特色发展。

让村庄更加清爽——围绕“五清一改”,夷陵区推动村庄清洁行动由战役性向经常性转变,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擦亮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相结合,积极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开展美丽村湾、美丽庭院、美丽茶园、美丽橘园建设,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农村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污水治理全面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2%。

让发展更有成色——夷陵区将建设美丽环境与发展美丽产业相结合,着力发展“农业+”,实现乡村建设与景区建设品质同步,全年按照“陌上春色正璀璨”“几处暖晴逐云浅”“半寸秋红层林染”“一程冬雪舞流年”春夏秋冬四大系列,推出“茶颜观色”茶乡观光体验游、“走马观花”分乡多彩田园游、“橘黄稻香”户外休闲运动游、“草原牧歌”百里荒度假养生游等。发展休闲农业,美丽经济成效初显,“磷矿之乡”樟村坪巧变“康养小镇”,“南方草场”百里荒带富四邻八乡,“缤纷四季·乡约夷陵”乡村游品牌、“美宿峡江·静泊夷陵”民宿品牌在全省叫响,10万余人端上农旅融合发展“金饭碗”。2021年,夷陵区乡村旅游接待中外游客1365.7万人次,综合收入144.6亿元。

让治理更有温度——强化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夷陵区以“三约四治”工作模式为载体,抓“党员公约”“村规民约”“共富合约”,运用“夷陵一家亲”治理智能化平台,打通区、乡、村三级服务资源,搭建政民互动桥梁,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落地生根。依托产业基地、文化场馆、景区景点、党建示范带等平台打造各类特色文明实践场所,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夷陵区龙泉镇雷家畈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龙泉镇青龙村、分乡镇百里荒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截至目前,夷陵区已形成党建引领型、治理创新型、产业主导型、主体带动型、城郊休闲型、景区辐射型、自然风光型、特色建筑型、农旅结合型、文化传承型等10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建成66个美丽宜居乡村,203个美丽村湾,4000余户美丽庭院,重点打造的宜大路和环百里荒两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初见成效。

根据《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夷陵区将打造成首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试验区。乡村振兴孕育蓬勃动力,激励着夷陵这方热土去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发展。

策划:宜昌市夷陵区委农办 夷陵区农业农村局

图片由夷陵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评论0

    夷陵聚焦“五链一体” “链接”现代农业

    4mxMbCi1tQ4wjR2k.jpeg

    百里荒云雾缭绕,风力发电机在山顶徐徐转动,山顶景色迷人。

    ZMz6zdmhc5BJADDy.jpeg

    春满南垭。

    P1xKe7QGGMBCKjmd.jpeg

    柑橘满枝。

    ptii9B6KFKpnz1Kr.jpeg

    天麻丰收。

    rwKeQkmnhGFpD7PJ.jpeg

    牛羊成群。

    SY8knC4Aa6tp3cXr.jpeg

    邓村生态茶园。

    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畔、长江中上游的分界处,属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临水而建、因水而生,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葛洲坝所在地。

    夷陵区是全国知名的“橘都茶乡、桃源酒城”,多年保持全国粮食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地位,先后获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荣誉,初步形成“东边柑橘西边茶、中部粮油和蔬菜、全区畜牧及其他”的现代农业布局。

    去年以来,夷陵区聚焦“五链一体”,持续放大粮油蔬菜、柑橘、茶叶、畜牧、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链和农旅康养综合体的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链”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不甘“传统” 绘制农业产业化战略图

    夷陵,一个传统农业区,峡江山水造就了独特的地理条件,农业家底丰厚。全区柑橘面积32万亩,茶叶面积23万亩,综合产值分别达60.2亿元、80.6亿元,均居全省前列。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62万亩以上,粮食大县名副其实。

    不甘“传统”与“平庸”,夷陵跳出农业做文章,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用抓项目的思维抓乡村振兴,用“链”式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

    2021年底,夷陵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聚焦优势产业发展“五链一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围绕粮油蔬菜、柑橘、茶叶、畜牧、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链和农旅康养综合体“五链一体”,推动初加工在产地、精加工进园区,重点培育5家链主企业、30家骨干支撑型企业,新增2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0家以上。发挥宜大线、神宜线、宜保线资源优势,培育打造3条特色精品农旅康养带。力争到2026年,“五链一体”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2.8: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挂出“作战图”,制定“任务书”,《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粮油蔬菜产业链振兴工程,做大做强生态粮油、白酒加工、优质饲料、精品蔬菜等为主导的粮油蔬菜产业链,力争精品粮油基地、优质蔬菜示范基地面积达到80%以上。

    畜牧产业链升级工程,加快建设涵盖生态养殖、智能屠宰、肉品加工、乳品加工、仓储冷链、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为一体的循环畜牧产业链,力争建成全省牧旅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市畜牧产业第一强区。

    柑橘产业链补链工程,形成以柑橘产地交易及饲料、食品、保健品、调味品等开发为主的柑橘产业链,力争建成国家现代橘园技术集成基地、国家全果加工综合利用园区、湖北“橘文旅”融合景区和华中地区现代化水果交易中心。

    茶叶产业链强链工程,打造名优茶、精制茶、茶食品、茶饮料、茶日用品、茶保健品、茶机械等为主要产品的茶叶产业链条,力争建成“宜昌毛尖”“宜昌宜红”核心产地、全国茶叶精制加工大区、华中地区现代化茶叶交易中心、全国最美茶乡。

    中药材产业链拓链工程,打造以中药材种植、中药开发、药食同源为主的中药材产业链,力争建成全国知名“三峡药谷”、华中道地中药材种植(天麻、白芨)基地、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特色区。

    农旅康养综合体培链工程,以“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为头部景区,以“橘都茶乡”“世界猕猴桃原产地”“最美油菜花海”为乡村旅游名片,坚持景区游、乡村游双轮驱动,力争建成全国农旅康养首选地、中国康养百强县。

    为确保“五链一体”建设顺利推进,夷陵区成立农业产业“五链一体”建设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第一副组长,负责统筹推进。建立“链长制”,每条产业链由一名区级负责人担任链长,分管牵头部门的副区长任副链长,一个区直部门牵头负责,建立“五链一体”联席会议制度。资金上,区级财力连续5年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扶持产业链建设。

    “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投入方式,把产业链条当作一个有机整体,锚定‘一年一业一标杆’,聚焦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加工升级,整合交通、住建、水利等项目资金,撬动吸引社会资本,集中人力财力每年重点支持一链建设。”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称。

    真招实策施,真金白银投,“五链一体”农业产业拉满弓、上满弦、势如虹。

    全“链”开花 三产融合锻造新引擎

    “五链一体”的开局之年,茶叶产业链成为重中之重。

    夷陵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优质茶产地之一,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种茶历史。从陆羽《茶经》“山南,峡州上”的历史评价,到全国首创“鲜叶清洗”与首家茶叶加工智能化“无人工厂”的科技领航,中国茶叶版图一直有夷陵茶的坐标。全区现有茶园面积23.3万亩,干毛茶总产量3.54万吨。

    根据《夷陵区2022年农业“五链一体”工作方案》,以茶产业链为重点,瞄准产业发展短板和弱项,聚焦宜大、雾下“两线”,乐天溪精制茶加工园、三峡茶城“两园”,落佛村、邓村坪村“两村”,大力推进茶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配套、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努力实现“22145”目标,即打造两大园区、培育两个茶旅融合样板村、扶强一批茶业龙头企业、茶叶加工量达到4万吨、茶农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拓展融合链,做强加工链,补齐科技链,提升价值链,夷陵茶产业链茶香缕缕,沁人心脾。

    在全球首家智能清洁茶叶“无人工厂”——萧氏茶业现代化生产车间,一键启动,颗颗茶芽被投入料仓,经传输带运输至自动化清洗线,漂洗、喷淋、杀青、揉捻、干燥、提香,茶叶生产全程不落地,进口出料全程数控。目前,投资2亿元的茶叶智能化“中央工厂”动工,茶叶生产将实现更精准的数字化、标准化、模块化管控。

    在三峡移民生态工业园内的精制出口茶加工园区,一期建设热火朝天,8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6家龙头茶企即将“拎包”入驻。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精制眉茶产能3万吨,年产值10亿元,可覆盖夷陵、五峰、长阳、秭归、兴山等宜昌境内20多个产茶乡镇及10万茶农。

    在上海最大的茶叶市场——帝芙特国际茶文化广场,三峡夷陵茶馆于9月15日正式开业,以销售名优茶为主。上海茶市与夷陵茶企的联姻,将进一步打开夷陵茶叶入沪的“展示窗”。

    在邓村乡茶旅小镇万亩茶园,云雾景观与翠绿茶山交相辉映,宛若一幅水墨丹青画卷。中秋小长假,游客游玩茶山公园,采茶制茶体验,吃特色茶餐,住茶山民宿,优哉游哉。

    “一片叶子”与文化、旅游、科普、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度融合,“一颗柑橘”也“接二连三”,吃干榨净。

    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夷陵柑橘皮薄光洁、橙红艳丽,肉质脆嫩、风味浓郁。鲜果俏,精深加工快步跟上,去年全区柑橘加工产值达到28亿元,占综合产值的近半数。

    9月,走进总投资20亿元的翠林农牧国家现代柑橘产业园,厂房施工、冷库吊装紧锣密鼓。“下个月,设备进厂安装调试。”负责人杨长林介绍,产业园立足产学研、选加销、农工贸一体化,打造全国一流柑橘全果利用、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综合示范现代产业园。在这里,柑橘原果经过光电分选,让糖分、水分、大小一致的优质鲜果上市销售。被筛掉的废果,开发提取橙皮苷;橘肉和橘皮,生产加工果汁、提取精油,制成香料、果胶、膳食纤维等,连渣都不剩。

    全区柑橘产业链“虹吸效应”凸显。“晓曦红”加大研发力度,收集柑橘新品种82个,储备柑橘新品种、新材料1000余份,为全国柑橘种品资源和柑橘品改摩拳擦掌;“洋红”柑橘漂洋过海,远销欧美;“夷陵红”打造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从种到收的全流程社会化服务……夷陵区培育壮大专业园区、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快实施冷链仓储提升工程,全区冷库库容达到15万立方米,柑橘初加工企业实现冷链仓储全覆盖。

    前有“宜昌白山羊”“夷陵牛”,后有最新培育的“夷陵绵羊”,畜牧业是夷陵的强项。当前,夷陵区规划“一芯、两区、四带”产业布局,“一芯”即将三峡畜牧产业园打造成全区畜牧产业发展的“动力芯”,“两区”即畜产品加工核心区、畜牧产业发展示范区,“四带”即打造东部标准化规模养殖产业带、环百里荒草食畜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生态畜牧产业带和肉食品消费活力带,踏上畜牧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锚定发展目标,厚植产业优势,加快赋能升级,夷陵区“五链一体”火力全开。

    提质增颜 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三峡大坝上游左岸,距大坝2公里处,一座被山谷环绕的村庄便是太平溪镇落佛村。村里正在打造“茶佛谷”,站在观景平台上远眺,由高而低的茶园如梯田,参差错落的村舍掩映其中,宽阔湛蓝的三峡水库库首清晰可见,美不胜收。

    夷陵美,乡村功不可没。近年来,夷陵区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围绕“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四美”要求,有序高效推进“5151”工程,即用5年时间打造100个美丽宜居乡村、500个美丽村湾、10000个美丽庭院。

    3439平方公里的夷陵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布局打造。根据优势禀赋、山水肌理、人文基因等特点因村施策,开展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各村错位竞争、特色发展。

    让村庄更加清爽——围绕“五清一改”,夷陵区推动村庄清洁行动由战役性向经常性转变,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擦亮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相结合,积极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开展美丽村湾、美丽庭院、美丽茶园、美丽橘园建设,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农村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污水治理全面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2%。

    让发展更有成色——夷陵区将建设美丽环境与发展美丽产业相结合,着力发展“农业+”,实现乡村建设与景区建设品质同步,全年按照“陌上春色正璀璨”“几处暖晴逐云浅”“半寸秋红层林染”“一程冬雪舞流年”春夏秋冬四大系列,推出“茶颜观色”茶乡观光体验游、“走马观花”分乡多彩田园游、“橘黄稻香”户外休闲运动游、“草原牧歌”百里荒度假养生游等。发展休闲农业,美丽经济成效初显,“磷矿之乡”樟村坪巧变“康养小镇”,“南方草场”百里荒带富四邻八乡,“缤纷四季·乡约夷陵”乡村游品牌、“美宿峡江·静泊夷陵”民宿品牌在全省叫响,10万余人端上农旅融合发展“金饭碗”。2021年,夷陵区乡村旅游接待中外游客1365.7万人次,综合收入144.6亿元。

    让治理更有温度——强化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夷陵区以“三约四治”工作模式为载体,抓“党员公约”“村规民约”“共富合约”,运用“夷陵一家亲”治理智能化平台,打通区、乡、村三级服务资源,搭建政民互动桥梁,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落地生根。依托产业基地、文化场馆、景区景点、党建示范带等平台打造各类特色文明实践场所,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夷陵区龙泉镇雷家畈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龙泉镇青龙村、分乡镇百里荒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截至目前,夷陵区已形成党建引领型、治理创新型、产业主导型、主体带动型、城郊休闲型、景区辐射型、自然风光型、特色建筑型、农旅结合型、文化传承型等10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建成66个美丽宜居乡村,203个美丽村湾,4000余户美丽庭院,重点打造的宜大路和环百里荒两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初见成效。

    根据《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夷陵区将打造成首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试验区。乡村振兴孕育蓬勃动力,激励着夷陵这方热土去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发展。

    策划:宜昌市夷陵区委农办 夷陵区农业农村局

    图片由夷陵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评论0